我們從上文了解到了社區O2O平臺的發展狀況,本文來小編主要帶大家料機關于汽車后市場的一些發展情況。曾經最大的車后O2O平臺“博湃養車”巔峰時曾被估值6億美元,擁有員工1400余人,2016年宣布死亡。而與博湃養車類是的平臺很多,有的我們聞所未聞,就已經死亡,有的慶幸還活在今日,活在今日的車后O2O平臺都開始瘋狂的轉戰線下門店,到底是市場所需?還是跑馬圈地,先活下來呢?
汽車后市場O2O轉戰線下門店是個偽命題
近期筆者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汽車后市場起初都在瘋狂的談論車后互聯網+,以想法或概念拿到瘋狂的融資,這也促使車后行業不良發展,發展今日,車后企業都開始重視線下,也由輕資產迅速轉載重資產的線下,那么,互聯網+僅僅是一種工具,經市場驗證此路不通,今日,筆者和各位聊聊何為偽命題?
機動車保有量以及市場份額在此就無需多提(各位可百度搜索,相關資料很多)在車后領域沒有出現互聯網+概念之時,線下門店就已經產能過剩,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城市的汽車服務門店,無論大小,再流量分散的情況下,每家門店的日均訂單都不高,為何會出現訂單不高呢?其門店過剩。
這時眾多互聯網+門店開始瘋狂涉足線下,開設線下門店連鎖,以社區店+中心店模式開始試水,以及直營店+加盟店,可問題是,這個時候還是在談互聯網+概念,以互聯網的手段為平臺線下店實現導流,可問題是,這樣的平臺在服務單一城市、3-5家門店的之時,還可以支撐一定的份額與導流,一旦擴大規模后,無論是城市站,還是增加門店數量,都會遇到很大的瓶頸,線下門店基本都在考慮所提供的服務項目與配件,如果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再產能過剩的車后門店情況下,車后O2O平臺再進入領域之時,有多少家是踏踏實實的做事情呢?又有多少家再談概念,跑馬圈地,找投資,然后繼續畫餅...
無論是我們看到的直營店、還是加盟店(中心店+社區店)為提高營業額的同時,服務項目過于復雜,導致服務流程無法標準化,曾有文對此報道過,一定小而精的服務項目更容易復制與標準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單一,但并單調。
作為一家車后服務企業,到底是應該先考慮營收,活下去?還是先考慮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據觀察,眾多平臺選擇了前者,那毋庸置疑的用戶體驗會逐步下滑,就保養項目而言,從用戶下單—到店—體驗—結算—交車等,無論是從環境、人員素質等均無法達到4s店的標準。
擁有一定體量線下店后,各路平臺便開始無限制的延伸服務項目,并非僅僅做車后門店的服務,例如:車險、二手車、培訓等都開始啦,試問:你連最基本的服務都無法做到極致,提高用戶體驗,深度挖掘需求等,就開始延伸產品線,我也就呵呵啦,一直在不停的做框架,可框架里面的細節呢?細節呢?有人會說,先保證自己活下來,拿點錢回來,把盤子做起來,再考慮細節吧,細節隨時都可以完善,我只能說也許是這樣吧。
小結:
汽車后市場線下門店產能過剩,一些打著車后020概念的企業開始所謂的導流、服務、標準化等,其實我想問問,服務項目無法標準化、用戶體驗不佳、細節得不到改善,你拿什么來和傳統門店進行PK,這就是筆者所訴的偽命題,也希望各路車后企業能夠先冷靜一下。
了解更多,請關注乾元坤和O2O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