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生鮮B2C電商平臺壹桌網商品全部下架,乾元坤和通過分析壹桌網,發現定位倡導高尚生活方式,高端生鮮電商平臺因自建倉儲物流運營成本過高,訂單不可持續,出現資金難題,因而暴露出當前生鮮電商行業困境。生鮮B2C網站的變遷到底又有多少的不為大眾所知的情況呢?下面來一起看一看。
生鮮電商因其萬億級的市場容量,平均每年保持80%以上的增長率,線上滲透率尚不及2%而被資本普遍看好。因而眾多的投資者們紛紛下海。IDG在天使輪就投給Dmall一億美金、蘇寧超市上線“蘇鮮生”、順豐上線“順豐優選”、華潤萬家上線“e萬家”、天貓超市在上海啟動“雙20億計劃”、阿里布局易果網、京東領投天天果園、百度投資中糧我買網、EMS旗下生鮮電商“極速鮮”將正式進入市場、亞馬遜投資美味七七、沃爾瑪與Uber和Lyft合作提供生鮮派送服務、就連Google都開始做生鮮到家服務了......
不難發現,幾乎所有電商界大佬都開始試水生鮮,而絕大多數新創生鮮公司后面,也必定有著背景深厚的“大佬”支持,因為生鮮行業因其本身的一些特點,再加之當今投資界頗為主流的GBF模式,只有做大做快,通過瘋狂砸錢,快速實現市場份額第一,才能取得市場主導地位。然而,經過一年的試水,2016年上半年的生鮮市場并沒有呈現百花齊放朝氣蓬勃的欣欣之相,反而是蕭風瑟瑟哀鴻遍野,尤其是以B2C為主要模式的生鮮電商幾乎陣亡。美味七七、本來便利、搶鮮購、水果營行、特土網、采購兄弟、土雞91、花樣生活、果蔬幫、鮮品會,再加上壹桌網,看著這份倒在2016年的“死亡名單”,都不免讓創業者心里一陣寒意。
分析這份令人心寒的生鮮B2C網站“死亡名單”,雖然他們看起來模式各異,也各有自己的作戰主場,但是死因基本都是錢燒完了,資金鏈斷裂引起運營問題。
業內分析,這跟生鮮行業本身的特點有很大的關系。大多數行業的電商公司都是一線燒錢,而生鮮電商則是兩線燒錢,線上要燒錢打市場、樹品牌、拉用戶,線下要燒錢控基地、做分揀、建冷鏈。冷鏈物流比起普貨物流成本高40%~60%,一個標準化冷庫建設成本需要1500~2000元/平米,相當于普通倉庫的4~5倍。再加上分揀、包裝和加工環節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成本,所以生鮮供應鏈總成本居高不下。一般來說,生鮮線下的供應鏈投入相當于線上投入的2倍以上,所以在相同體量下,生鮮電商比起其他電商燒錢多2倍以上。
錢燒出去了,資金的回流卻看起來遙遙無期。一方面,自建的物流體系,雖然相比第三方物流節約了部分成本,但是因花費巨大,回收周期相應更長,至少在5-10年。另一方面,隨著媒體的碎片化,受眾的注意力分散,現在企業的營銷成本不斷攀高,開拓一個新客的成本至少在500元以上。但是如此高昂成本開拓出來的客戶,又幾乎沒有復購率或者復購率極低。
窮則變,變則通。B2C玩不下去,許多公司開始瞄準B2B。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上半年,B類生鮮電商至少已達到20家。這其中既有一開始就定位為B2B的新公司,也有從B2C轉到B2B的。如跨境B2C食品電商“鮮LIFE”聯合國內線下龍頭連鎖企業共同成立B2B平臺——“中國便利店直采聯盟”——鮮LIFE重新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新型供應鏈驅動的互聯網平臺。在微信上賣半成品凈菜起家的“小農女”,去年夏天從B2C模式轉型到B2B模式后終于拿到8000萬A輪融資。
品控、物流、倉儲、流量、SKU、損耗等等一系列問題,確實困住了有不少B2C生鮮平臺。那么,生鮮B2C是不是一點機會沒有了呢?
縱觀生鮮電商行業,在年初美味七七宣布破產之后,目前比較活躍B2C生鮮電商平臺僅剩易果生鮮、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等少數“玩家”。其中,易果生鮮擁有天貓超市生鮮專區的流量入口。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等均獲得產業資本投資。
對于未來的生鮮B2C走向我們現在仍然抱著拭目以待的態度。生鮮B2C網站如果能夠克服現有的經營模式問題,就可以實現未來B2C市場的主動權。
相關推薦:探究B2C商城開發的價格
了解更多:乾元坤和B2C網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