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透露,其實早在今年5月天貓按照CFDA的要求,向入駐天貓醫藥館的眾多商家發送了通知暫停藥品業務時起,眾多“借力”第三方平臺實現B2C交易的藥店已迎來重新調整布局的挑戰。
第三方平臺試點結束,藥品B2C交易指向何處?
過半市場受影響
其實,“互聯網第三方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的正式結束,實乃按部就班。根據2013年CFDA的批復,“試點工作為期一年,期中請將試點進展情況定期報告總局,期滿請提交全面總結報告”。換言之,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5095”平臺、紐海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1號店”平臺和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八百方”平臺,這3家平臺的試點資格在2014年就已結束。
據了解,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的原因包括,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
CFDA方面表示,結束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不影響已經獲取《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依照《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等規定,繼續開展企業對企業和醫療機構的藥品交易服務業務;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實體藥店可以繼續通過互聯網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藥品。
盡管此次結束的僅是3家的試點資格,但其影響卻是大面積的。此前記者與藥品零售業內人交流時,有多位高管曾表態,網上藥店自營架構建設不易,早期起步仍傾向借助第三方平臺來開展。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藥品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已達到142.2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83%。其中第三方平臺B2C交易規模77.9億元,占比54.78%;自營B2C平臺交易規模52.5億元,占比為36.92%。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藥品網上銷售政策趨嚴,第三方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的結束,將倒逼國內醫藥零售電商加快自營渠道建設。
優勝劣汰加速分化
不難預見,第三方藥品網上零售試點結束,平臺大抵有兩種轉型方向:一是通過為其他電商導流量的方式,獲得利潤分成;另一種則是收購持擁有網上零售類B2C證書(C證)的企業,轉型自營——不久前阿里健康收購獲得C證的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以及京東旗下的自營B2C“京東大藥房”正式對外亮相(借助2013年收購的青島安吉堂大藥房),印證了后者的可行性。
無論是哪個方向,都意味著既往的醫藥電商市場格局被大面積改寫。
更讓中小型醫藥電商擔憂的是,隨著政策收緊,即使是導流型的平臺也會出于自身風險控制考慮,傾向與技術較完善、服務能力強、整體實力強的企業合作。
“從電商發展規律看,功能完備的平臺有助于小商家和新商家快速發展。”360健康CEO陳華提醒,但隨著行業的同質化競爭不斷加劇,由此引發的優勝劣汰將進一步加速。他坦言,若未來政策趨緊,將更傾向與少量優質企業合作,以降低事實風險。
若政策進一步收緊,第三方平臺不允許實現交易甚至不允許預約導流,對于未建起自營網站或APP的零售藥店而言,不僅要自行應對網站建設、技術升級等管理成本大幅提升,還將面臨獲客方式、宣傳策略、會員營銷等運用推廣的一系列重大挑戰。其中投入絕非小數。
一位長期關注醫藥電商發展的運營人士坦言,未來國內醫藥電商競爭或將在國資背景的醫藥流通企業、已上市的藥品零售企業以及在PC端時代占有先機的數家醫藥電商中進行。
“受供應鏈等因素影響,在價格‘貼身肉搏’的第三方平臺上,缺乏專業團隊經營的中小型醫藥藥店也不占優勢。”上述運營人士坦言,如今消費者已形成上網購藥的習慣,因此中小型連鎖藥店更應考慮如何搭建適合自己的網上售藥平臺,并通過O2O等服務,確保已有的線下顧客在線上依然能留住。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B2C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