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7月15日報道稱,美國國防部采購官員證實,五角大樓已經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采購第11批“低速初始生產”F-35戰斗機達成了口頭協議,這一批向美軍和國際客戶提供的共141架戰機是F-35目前最大的一筆的訂單。
負責采購、技術和維護的國防部副部長艾倫·洛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項目辦公室和洛馬公司就第11批F35生產合同進行的談判已經進入到了最后階段,我們已經達成了口頭協議。”
目前五角大樓和洛馬公司都尚未透露這一批合同的總價值多少,但洛馬公司的發言人表示,在第11批生產計劃中,所有三種型號的F-35單價都較之前的批次大幅下降,顯現出F-35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持續進展。
在2017年2月公布的第10批F-35生產合同中,常規起降型的F-35A單價降到了9460萬美元,這也是F-35的單價首次降到1億美元以下。不過艦載型的F-35C仍要1.218億美元一架,短距起降型的F-35B則要1.228美元一架。
洛馬公司發言人認為,從目前的降價趨勢來看,仍有希望實現F-35計劃的成本目標:到2020年為止將F-35A降價到8000萬美元。
據洛馬公司公開發布的消息稱,今年6月11日,第300架F-35戰機交付美軍。這300架飛機中包括197架F-35A,75架F-35B和28架F-35C。
在整個2017年,洛馬公司交付了66架飛機,而2018年的目標則是91架,最終在2023年達到每年160架的產量。
不過,洛馬公司在降價問題上的積極性并不是一直這么高,在對第9和第10批次的F-35訂單進行談判的時候,由于雙方在價格上相持不下,項目辦公室最終把五角大樓的定價“強加”給了洛馬公司。而本次訂單的進度也比原計劃拖延了不少。
打破僵局的原因之一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1月,他公開抨擊F-35的嚴重超支,聲稱在考慮用F-18E/F“超級大黃蜂”取而代之,導致羅馬公司股價應聲下跌2%。隨后五角大樓和洛馬公司就在當年2月達成了第10批次的協議,單價比第9批降低了7.5%。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單從生產和銷售來講,F-35項目可謂推進得非常順利。F-35的脈動生產線已經漸入正軌。而且從洛馬果斷的降價行為可以看出,F-35的成本也并不是真的降不下來,還是有些水分可擠的。
唯一的問題可能在于,相比于生產和銷售的順利,F-35的技術成熟進度有點太慢了,因此才會導致飛機都生產了300架,名義上卻還處于“低速初始生產”狀態。
目前除了土耳其因為政治原因有意退出F-35以外,F-35的國際合作可謂順暢,今年1月份,日本航空自衛隊部署了首架F-35A。6月7日,英國訂購的首批F-35B也到貨了。不管未來F-35的性能可以實現到什么地步,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國家看來是要把自己的空中武力和航工工業綁在這架飛機上面了。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