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全球內燃機生產和使用大國,但產品可靠性問題成為我國內燃機與世界先進水平最大差距所在,制約了產業邁向中高端。對此,我國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
“我國已成為全球內燃機生產和使用大國,但內燃機產品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日前舉辦的第七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樹生表示,可靠性是評價內燃機產品的重要指標,是產品品質的重要體現,也是未來市場競爭的焦點。它直接影響著配套機械的可靠性,也影響著我國內燃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內燃機作為制造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是乘用車、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發電設備、鐵路、船舶、石油等工業領域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2017年,我國內燃機產量突破8000萬臺,總功率突破26億千瓦,產品進出口額突破24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8年位居世界內燃機生產和消費首位。
“內燃機是機械裝備類產品的心臟,關系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可靠性不僅是我國內燃機與世界先進水平最大的差距所在,也是我國內燃機產品邁向中高端的關鍵所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管理司副司長王海東說。
目前,我國在內燃機可靠性研究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李樹生介紹,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國內科研機構及高校對可靠性的基礎研究日益深入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濰柴、玉柴等為首的行業企業在可靠性技術應用領域已積累了多年實踐經驗。
“濰柴始終將可靠和耐用作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佟德輝介紹,通過長期深入研究,濰柴發動機壽命走在了行業前列,車用重型柴油機超過歐美水平,機油換油周期達到12萬公里。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還創造性地開發出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配置技術,實現了動力性和經濟性的同步提升。
當前,國家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巨大,成為關注焦點,這也對內燃機可靠性提出了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蘇萬華指出,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排放和油耗法規來提高內燃機熱效率,降低燃油消耗,這也是我國內燃機發展的首要目標。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內燃機產品綜合能效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10%至20%,車用內燃機產品燃油消耗率水平相差8%至10%,排放水平相差2個等級。可以說,我國內燃機產業規模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存在產品多而質不精、品種全而缺乏品牌等問題。
這些問題也被列入內燃機產業發展規劃。據了解,我國內燃機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自主創新和自主開發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技術實現領跑,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實現突破,內燃機熱效率有害排放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替代燃料技術國際領先。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邢敏認為,具體來看,一要提高內燃機熱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滿足日益嚴格的油耗法規;二要滿足近零排放法規;三要把優化的內燃機同新型燃料和動力系統技術帶向市場。
“提升內燃機可靠性,就要加大對零部件可靠耐久性的研發,延長整機使用壽命和排放耐久性,減少修復、報廢、再制造乃至購置新發動機對能源材料的需求,同時減少發動機使用狀態惡化帶來的排放污染。”邢敏說。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