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有望在藍色國土上收獲更多。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四研究所預測,如果海洋經濟發展形勢穩定,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將會在2018年突破80000億元大關。
國家海洋局今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77611億元,增速為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4%,與上年持平。
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四研究所今天(12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8)》稱,進入21世紀以來,海洋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源。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地方海洋經濟示范區、試驗區的相繼開展,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我國海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期進入深度調整期,海洋經濟結構更趨合理,傳統海洋產業不斷優化,新興海洋產業、高新技術海洋產業比重等將不斷提升。
海洋經濟是指綜合開發利用多樣化海洋產品以及與此相關的經濟活動。報告稱,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逐漸演變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變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占海此前介紹,2017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約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接近17%,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對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張占海介紹,近年來,我國海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結構不斷優化。以海洋漁業為例,產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新實效,海水養殖產量同比上升3.4%,海洋捕撈產量2017年1~11月同比下降7.4%,特別是近海捕撈產量首次出現大幅下降,海洋牧場建設進程加快,養殖模式趨向健康環保。此外,受市場需求影響,海洋油氣業生產結構也加快調整,海洋原油產量同比下降5.3%,海洋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8.3%。
與此同時,海洋新興產業逐漸壯大,保持較快增長。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和8.4%,重點監測的兩個行業的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19.2%和11.1%。
海洋服務業水平也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張占海介紹,以濱海旅游業為例,海島旅游、休閑漁業、郵輪旅游等海洋旅游新業態規模迅速擴大,帶動濱海旅游業持續快速增長。濱海旅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6.5%,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8.9%,對海洋經濟貢獻最大,達到42%。在濱海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2017年沿海主要城市接待游客同比上升12.1%,38個國家級海洋公園重點監測的節假日接待游客同比增長28.0%,海洋經濟保障民生的能力更強。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介紹,2017年,涉海企業生產效益明顯提升。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杠桿率不斷降低,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企業成本繼續下降,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同比下降1.7元。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2%。重點監測的涉海中小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資產同比增長了14.4%、3.5%,企業生產效益明顯提升。
何廣順介紹,目前,我國海洋經濟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金融支持海洋領域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加強。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完善了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不斷推進,全年向海洋領域累計投放貸款近1700億元。20家涉海企業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2.5%,涉海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拓寬,政策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據第一財經了解,由于涉海經濟行為的增多和加劇,目前我國海洋保護形勢嚴峻。國家海洋局3月19日發布《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也顯示,近岸海域環境問題突出。
公報稱,經過調查,近岸海域環境問題依然突出,主要體現在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陸源入海污染壓力仍較大,海洋環境風險仍然突出等方面。公報顯示,2017年,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3.98億元。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未來,將以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為目標,科學制定實施海洋空間規劃,推進海洋產業綠色化發展,提高涉海產業環境準入門檻,以此促進沿海地區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方面,突出“保護優先、從嚴從緊”的導向,推進重點區域、重要生態系統從現有的分散分片保護轉向集中成片的面上整體保護,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