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實現設備管理信息化,筆者在本文中通過對于國務院再次發文:促進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一文的介紹,來幫助更多的人們了解設備管理信息化的優勢。
這已經不是“儀器共享”第一次出現在政府文件中。為解決科研儀器閑置問題、實現資源充分利用,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服務提供支撐,近年來國家對“儀器共享”工作越來越重視,連續出臺相關指導文件,要求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
“從我個人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特別是尖端的科研儀器設備的共享率不是很高,存在科研儀器資源閑置和浪費的現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國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相關數據,65.9%的儀器年有效工作機時小于標準機時,其中又有60.8%的儀器年有效工作機時不到標準機時的1/2。
很多學者和決策部門將共享作為大型儀器使用效率低下的解決方案。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儀器的重復購置,降低儀器購置增量;另一方面可以擴大現有儀器的使用范圍,提高存量儀器的使用率。
基于此種考慮,2004年國家啟動“科技基礎體系平臺”建設項目,逐步形成了以全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為代表的通用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體系、以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為代表的中高端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體系、以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為代表的尖端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體系和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各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為代表的合作研究體系等四種框架模式。
不過遺憾的是相關研究顯示,大型科研儀器的共享情況仍不容樂觀。只有43%的大型科研儀器提供對外服務,其中27.9%的大型科研儀器對外服務機時超過標準機時的1/10。
隨著“互聯網+”逐漸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經濟成為近兩年的熱詞。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科技資源相比過去有了更大共享利用的可能性。以“易科學”為代表的科學儀器共享與研發服務互聯網平臺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科技服務領域的共享經濟代表。
“目前,我國大型儀器的共享主要還是體現在課題組或者是熟人之間的共享,呈體系化的共享目前還不是非常成熟。許多科研儀器共享平臺都是本單位內的區域性的共享。”易科學創始人孫磊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易科學所從事的儀器共享服務是跨地域的,“各個學校的平臺提供的服務是比較有限的,易科學除了幫需要科研儀器做實驗的人找到儀器以外,還有很多市場和銷售的增值服務,這是前者所不具備的。”
楊國梁也認為,大型科研儀器的共享可以有多種途徑,比如大學的科研儀器共享平臺,或者在“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共享企業等。
“從設備持有方來說,應該更多、更好地去宣傳自己的儀器,讓更多的人了解儀器本身及通過何種方式可以共享,共享之后有什么權責利,使用儀器后產生的成果如何體現科研儀器在其中的貢獻等。”楊國梁提示,隨著“雙創”的不斷推進深入,很多科技型初創企業有對大型科研儀器或儀器共享平臺的需求,但未必了解相關的信息。“所以通過‘互聯網+’搭建科研儀器共享平臺是與廣泛的用戶聯系起來的一個接口,制度建設和政策也需要有相應的配套。”
孫磊坦言,現在制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的因素還是在制度方面,“缺乏好的利益分配方式”。
“大型科研儀器的所有權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但使用權和管理權在具體的課題組。”楊國梁解釋道,這種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會產生儀器共享過程中的成果分配問題。“如果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或者成果分配的機制,從課題組的角度來講積極性就會大大削弱。”
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一般有專門針對大型科研儀器的資助基金,有些儀器資助項目為提高共享,還特別規定需要2~3名得到研究資助的學者共同發起才具有申請資格。
“國外的這種做法也是很好的經驗,從儀器專項資金的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共享的問題,比如大致有多少共享的用戶,才可以去購置。”楊國梁認為,設立專項資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型儀器的使用效率,“有一些課題組為了把項目預算中購置科研儀器的經費花掉,買的科研儀器放在樓道里長期閑置,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沒有拆”。
孫磊相信,未來大型儀器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很可能會有更好的設計,“這樣對科研儀器的共享,特別是作為國有單位的固定資產的大型科研儀器的盤活產生積極作用”。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