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了解到可穿戴設備用未來將用于教學,但最近看來有些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并不順利。不脛而走的裁員消息再次將芯片巨頭英特爾推至風口浪尖。近日,外媒消息稱,英特爾計劃收縮可穿戴設備業務,甚至退出該領域,并將對涵蓋該業務的NDG事業部進行大幅裁員。
英特爾可穿戴設備或遇滑鐵盧
英特爾方面明確否認退出可穿戴設備領域,但對于人事調整的傳聞則不予置評。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可穿戴設備行業先行者的英特爾在該領域的表現并不出眾。除了受可穿戴市場仍處初級階段的發展現狀制約外,可穿戴設備一度被視為是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延伸,更強調芯片產品的低功耗,而這恰是英特爾的短板。
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下,ARM陣營掌握絕對話語權,英特爾似乎沒有回旋余地。它選擇跳過當下,直接在下一個路口布局,將物聯網、數據中心作為撬動未來的支點。
可穿戴設備或遇滑鐵盧
英特爾對于退出可穿戴市場予以明確否認,強調可穿戴市場是英特爾旗下戰略投資機構英特爾投資的重點布局方向。但對于裁員傳聞不予置評。
在可穿戴設備尚未火爆的2013年,英特爾于當年9月成立了專注于該領域的NDG事業部。2014年3月,英特爾又一舉收購了運動手表廠商Basis,并將其整合進NDG,這也被業內視為英特爾進軍可穿戴市場的關鍵和標志。伴隨英特爾2014年底與知名奢侈品眼鏡品牌LuxotticaGroup簽署了在智能眼鏡方面的多年合作協議,也奏響了英特爾進軍消費級可穿戴市場的號角。
除了通過并購,英特爾投資還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搶灘可穿戴市場。以中國市場為例,先后設立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智能設備創新基金、英特爾投資中國天使基金均將可穿戴設備作為重點投資方向。
在IT獨立評論人孫永杰看來,英特爾入局可穿戴市場較早且動作不斷,但在該領域表現乏善可陳。IDC三季度的全球可穿戴設備數據顯示,Fitbit繼續引領行業,英特爾仍舊無緣前五。今年6月,由于可能出現過熱風險,英特爾召回了旗下可穿戴BasisPeak設備,這被外界視為英特爾在可穿戴市場的一大敗筆。
對此,孫永杰指出,以手表、手環等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共性頗多,均強調處理器的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靈活設計等,而這并非英特爾的長處。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此前表示,“可穿戴設備是智能手機技術的重要延伸。”
這一觀點也得到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的認同。“論可穿戴芯片綜合性能,英特爾難敵高通;論價格,英特爾難抗聯發科、瑞芯微等中系軍團。”
此外,可穿戴市場雖呈穩步增長態勢,但仍處起步階段。傳感物聯網創始人楊劍勇指出,需求痛點難觸及、續航能力不足、數據分析能力待提升、同質化嚴重等屬可穿戴市場通病。
面對橫亙在面前的兩大難關,孫燕飆指出,英特爾縮減可穿戴等基礎性的物聯網業務布局,削減開支的同時也可以將資源聚焦至關鍵性領域。
英特爾CEO科再奇此前明確表示,自動駕駛汽車、工業和零售業,將成為英特爾物聯網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楊劍勇表示,上述領域側重芯片的強計算能力勝過低功耗,英特爾此輪調整或出于資源調配,服務轉型的需要。
加減法背后的絕地反擊
實際上,這并非英特爾今年首次被傳裁員。今年4月份,英特爾對外宣布計劃裁員1.2萬人,這是英特爾近年來最大規模裁員,約占員工總數的11%。
大力斷腕的背后是后PC時代英特爾戰略轉型的迫切。英特爾如今的市值一度在1600億美元上下浮動,不足其巔峰市值50大力斷腕的背后是后PC時代英特爾戰略轉型的迫切。英特爾如今的市值一度在1600億美元上下浮動,不足其巔峰市值502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在移動互聯網浪潮正酣的2012年11月,高通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科再奇一度將平板視為移動市場的反超籌碼,但作用有限。據ARM今年最新的路演文件顯示,其在移動計算領域的市占率高達85%。而今年5月份,英特爾移動芯片的旗艦型產品Broxton系列處理器產品以及SOFIA系列部分產品的取消,被視為其再度收縮移動芯片市場的重要信號。彼時,科再奇旗幟鮮明地強調,將推動英特爾從PC公司向智能互聯時代的領導者轉型。簡言之,不再依靠PC、手機等設備端產品獲得整體增長動能,而是希望打通從可穿戴到數據中心的全終端產品線。
楊劍勇表示,互聯網經濟正處在PC、移動互聯網進入智能互聯網的階段。萬物智能互聯的過程涉及到人與物、物與物等多維度的深度交互,但核心和基礎是強計算能力的處理器。目前,英特爾X86架構處理器仍延續處理器領域一騎絕塵的強勢姿態。據市場調研公司Mercury Research數據顯示,在全球2015年出貨的所有X86架構處理器中,英特爾占據市場份額高達87.7%。
“英特爾逾百億的凈利潤以及全球數據中心芯片主導者的強大科研背景,既具備全產業鏈布局的現實基礎,也有利于英特爾形成競爭性壁壘。”楊劍勇指出,相較于布局前端的智能終端器件而言,后端的數據計算、人工智能、深度分析等環節更利于英特爾發揮強計算的優勢。科再奇此前曾表示,“英特爾可以從云和數據中心釋放出更多價值,而數據分析就是其中的關鍵。”
實際上,自去年開始,英特爾在后端環節一直動作不斷。先是以16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可編程處理芯片廠商Altera。今年,英特爾又先后完成了對深度學習芯片企業Nervana和視覺處理芯片制造商Movidius的收購,三者直指大數據高性能運算以及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需要具備實感、存儲、傳輸、深度分析功能的芯片,英特爾通過將收購標的的算法融入到自身的通用芯片中,將使計算能力得到加成。”孫永杰表示。
錯將移動互聯網視為PC互聯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技術的英特爾,選擇直接跳入萬物互聯的未來,在業內人士看來,無奈之中裹挾冷靜。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規避競爭。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圖形處理器(GPU)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上的優勢遠高于中央處理器(CPU),這也導致做GPU的英偉達和做CPU的英特爾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被打破。而英偉達以70%的市占率稱霸GPU市場,并頻頻牽手IBM開發人工智能芯片。楊劍勇表示,非進即退的芯片市場,英特爾想要輕易撼動英偉達并非易事。同時,也不排除ARM補足計算能力的短板,侵蝕英特爾的地盤。
在開放的ARM架構掌握移動智能硬件絕對話語權的當下,英特爾似乎沒有太多選擇。不過,對于堅決轉型的英特爾而言,寄予厚望的數據中心業務已躋身為第二大收入且仍處穩健增長中。在科技巨頭趨之若鶩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英特爾并未缺席,甚至仍在引領,這種進取的姿態也讓外界對其增加了信心和期待。但擺在它面前的挑戰是,如何在“風”來之前,重塑自我。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