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紡織企業設廠從中國轉戰東南亞已成為一種現象。原本以“世界工廠”著稱的中國制造業,近年來受到原材料、工資等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非國有制造業外流成為趨勢,其中東南亞地區憑借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獲得投資者青睞。
然而在東南亞辦廠,真的和想象的一樣美好嗎?紡織廠工人討薪、罷工等事件頻發,訂單正從東南亞回流到中國!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被忽略了——與中國的“快發展”相比,東南亞國家工人的低效率,常常讓人既抓狂又沒轍。
1、互太紡織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復活節假期,連接公司越南廠房入口的大道被村民堵住,原因是當地政府未能解決彼等提出的訴求。
2、杭州百藝服裝紡織制衣(緬甸)有限公司在緬甸前首都仰光因工人謀求更多福利而被沖擊,并臨時關閉。
3、凈衣活動等團體組織在香港舉行抗議優衣庫行動,由于優衣庫在印度尼西亞的工廠倒閉一年導致約4000工人失業,并拖欠4個月的工資,總數約為1100萬美元。
去東南亞辦廠的企業后悔死了
這樣的事件在東南亞國家發生的次數不計其數,小編不一一舉例了。
某著名經濟學家最近發表了一篇演講,其中提到:“他(某個企業家)說我有兩個朋友,剛好也在這邊,他們把廠遷到東南亞去了,結果后悔了。
為什么?當初遷到東南亞的時候,認識到一點,就是說東南亞的工資比我們低,大概只有中國工資的一半,有的比一半還少。那不是好事嗎?他說不行,他到那里就后悔了,想回也回不來了,工廠也建了。第一、東南亞的工人沒有中國工人講紀律,中國工人一般很講紀律,而那里說來就來,說不來就不來;第二、不努力學習,中國的工人,師傅帶徒弟還在那兒學,而東南亞人不努力學習,而且一味地想消費,想玩,想放假。”
市場吸引訂單回流
與過去幾年間中國制造業訂單外流的消息甚囂塵上不同的是,現在一些國外品牌商又發現了中國制造業的“好”。據服裝智能制造精英俱樂部了解,日本優衣庫的兄弟品牌GU將把服裝的追加訂單放在中國生產。盡管目前GU把大部分生產業務放在薪資較低的新興市場國家,但今后將在更靠近消費地日本的中國進行追加生產,構建30天即可投放市場的體制。雖然日本服裝企業一直在推進生產中的“去中國化”,但在其他國家生產導致的交貨期延長、庫存過多等副作用正日益明顯。
有測算表明,中國的人工費是越南的2倍、孟加拉國的4倍。但對于GU而言,在中國從下單到商品上架的時間比在東南亞生產要快1~2周,避免旺季商品斷貨、增加銷售顯然更加重要,這樣還能減少因庫存過多不得不降價促銷的狀況。
中國制造業有優勢
服裝智能制造精英俱樂部專家表示,GU的例子主要體現的是中國市場的吸引力,由此所形成的訂單回流只是一部分,從總體趨勢來看,和歐美簽署自貿協定或者享受最惠國待遇的國家仍然有很大的關稅優勢。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優勢漸失。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白明指出,雖然前有歐美日等制造業大國,后有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密集型國家,中國制造業還處于轉型的過程中,但中國制造業也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比如成熟的電商產業優勢、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產業集聚優勢、規模優勢和政策優勢等。
服裝智能制造精英俱樂部指出,中國制造業正表現出產業鏈上的角色變化,即從低端向中高端的、定制化的模式轉型,而后者的技術含量和設計含量更高,在滿足客戶需求上反應更快。“此前不少制造業訂單從中國外流到東南亞國家,比如孟加拉國、柬埔寨這樣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
不過,在外流熱潮之后回歸冷靜,很多企業發現當地制造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在完成交貨期較緊的訂單或者勞動復雜程度較高的訂單方面就有明顯不足。”白明認為,“有走也有來”,雖然有一些低端制造訂單從中國流出,但中國制造業的附加值卻在不斷提高。
致在東南亞辦廠的布老板:
在享受東南亞工人紅利的同時,同樣要承擔工人管理上的風險!隨著越南工人紅利的逐步減少,再加上這種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管理風險,在國外辦廠、工作的同胞一定要小心謹慎。同時,在國內工作的每個人,都要感謝老板為自己提供的工作機會和安穩的工作環境,雖然目前紡織服裝行業壓力不小,但只要我們努力工作,用心提升產品品質,就永遠能立足市場!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