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黃大年團隊的“重載無人機”,可用數據分析巡天探地;“吉林一號”衛星,好似“天空之眼”俯視街道、汽車……9月初,第十一屆中國吉林-東北亞博覽會上,來自吉林的一批智能制造產品集中亮相,令人大開眼界,刷新著人們對吉林制造業的認識。近年來,有著鮮明傳統工業“基因”的吉林省,借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尋求“基因重組”,為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新嬗變:從“傻大黑粗”邁向“高精尖”
在東北亞博覽會智能制造館,浙江客商劉波在吉林省國遙博誠科技股份公司的展位前駐足很久,對面前的大型民用無人機十分感興趣。
博覽會上,智能制造主題館是人氣最旺的展館之一,這里匯集了46個企業、120余種產品,包括智能網聯汽車、軌道交通、衛星與無人機(空天地海大數據)等板塊,讓不少人扭轉了東北制造業“傻大黑粗”的固有印象,不少觀眾感嘆,原來東北有這么多“高精尖”。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模型前,許多觀眾留影留念。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鐵技術專家鄧海告訴記者,“列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自主研發。”
一張塑料片放在激光打印機下,只需幾秒鐘,一張中國地圖就顯現出來,安全高效。長春光機所帶來的激光打印機不用耗材,十五年壽命,兩萬八千元的售價很有吸引力。
“我們帶來了多種陸海空地質移動探測產品,希望展示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尋求更多合作。”吉林大學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中心副教授于顯利說。
新優勢:激活老工業基地“沉睡”資源
智能制造業的發展,給吉林老工業基地帶來了巨大機遇。吉林省貿促會副會長張亮表示,吉林正在把握制造業轉型的脈搏,實現工業搖籃的“二次騰飛”。
在許多制造企業眼中,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優勢是他們選擇落戶吉林的重要原因。一汽集團、中車長客股份等知名企業產業配套鏈條完善,吉林每一萬人中科學家、工程師占比全國靠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近60個科研院所和高校落戶于此。智能制造業的發展,不斷激活這些一度“沉睡”的資源。
許多傳統制造業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不斷探索。長春合心機械是米其林輪胎等知名企業的供應商,通過對德國企業的并購,掌握眾多核心技術的企業在智能停車場建設、智能家居建設領域快速發展。
“智能停車場每個車位造價四到六萬元,占地面積小,使用效率高,能有效緩解停車難。”合心機械董事長助理李旭龍說。如今企業“智造”的名氣越來越大,目前已有多個城市與其洽談合作。
吉林省長吉中科機器人公司市場管理部部長崔文斌說,吉林的工業研發優勢既是企業發展基礎,本身又是巨大市場。企業與韓國現代重工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年產工業機器人1000臺,補全了省內工業機器人生產的鏈條。
新希望:駛入轉型升級“快車道”
一直以來,吉林產業結構偏重化工型、資源型和傳統型,在鞏固傳統優勢同時,積極培育智能裝備制造、建筑、旅游等新產業,逐漸形成“多業支撐”格局。
優勢資源整合、重點領域攻關、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制造趨勢引領下,吉林逐步加快具有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進程,為高新技術研發鋪路搭橋,做好配套。與此同時,以企業為主體研發投入不斷加大,長客股份、長光衛星、艾斯克、合心機械等骨干企業研發投入達到3%以上,遠遠高于全省0.36%的平均水平。
為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產學研各方面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吉林省在汽車自主創新、化工新材料、碳纖維、光電子、生物制藥等不同優勢領域組建了創新戰略聯盟30多個。
根據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鏈需要,產業聯盟把創新變成產業活動,不斷突破關鍵技術。“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優勢疊加,集聚研發效應更強。”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楊景宏說。
智能制造業引領吉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基因重組”,促進老工業基地“脫胎換骨”。如今,一個涵蓋衛星及應用、通用航空、精密儀器與裝備為新動能的智能裝備產業新體系正在吉林老工業基地加快形成。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MES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