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智能制造的論文是什么?智能制造現在如此流行,與智能制造技術相關的論文也有很多,在論文當中多數會闡述智能制造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的趨勢,本文就是對關于智能制造的論文以及智能制造話題的介紹。
與國外相比,國內智能制造研究起步較晚,最早開始于1992年。近年來,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背景下,智能制造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并成為當前制造領域的熱點課題,該領域的文獻數量進入迅猛增長階段,但總量依然偏少。2014年也還不到30篇。
176篇文獻共來自40家研究機構,其中發文數量大于5篇的有15家(如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共發表文獻96篇,占總文獻量的54.5%。由此可見,這些研究機構可看作智能制造研究的核心單位。
1、智能設計方面
Gillenwater等主要從信息科學的視角,研究了將計算機輔助制造/設計(CAM/CAD)、網絡化協同設計、模型知識庫等各種智能化的設計手段和方法,應用到企業的產品研發設計中,以支持設計過程的智能化提升和優化運行。
2、智能生產方面
Prickett等主要從制造科學的視角,研究了將分布式數控系統、柔性制造系統、無線傳感器網絡等智能裝備、智能技術應用到生產過程中,支持企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Ruiz等將多主體系統(MulTI-agentSystems)引入到生產過程的仿真模擬中,以適應智能制造生產環境的新要求,最后通過實例驗證了該仿真方法的優勢。
3、智能制造服務方面
Tso和Hu從服務科學的視角,研究了智能制造服務。主要包括產品服務和生產性服務,其中產品服務主要針對產品的銷售以及售后的安裝、維護、回收、客戶關系的服務,生產性服務主要包含與生產相關的技術服務、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服務及物流服務等。
4、智能管理方面
Choy和Su從管理科學的視角,研究了智能供應鏈管理、外部環境的智能感知、生產設備的性能預測及智能維護、智能企業管理(人力資源、財務、采購及知識管理等),最終目的是達到企業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化。
目前國外智能制造研究已經較為成熟。研究內容上涵蓋了智能制造研究領域的各方面,呈現出多視角、動態化的趨勢,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方法上已從早期的概念闡述、理論論述等定性研究方法,逐步轉向計算仿真、數據調查、案例研究等實驗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背景上已開始注重不同人文社會環境對智能制造的影響,順應了智能制造跨學科、跨文化的發展趨勢,增強了研究的現實針對性。
1、智能制造理論研究
該部分的研究熱點,主要是討論智能制造的概念、內涵、模式、發展路徑及影響因素等方面。由于制造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不斷發展,關于智能制造的概念和內涵,也處在不斷變化、充實和完善之中。雖然學界對智能制造理解的側重點不同,但總體上可概括為兩個層面,一是制造設備、產品的智能化,二是制造過程、管理的智能化。前者關注制造對象,后者關注制造主體,后者的研究正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
針對智能制造的模式、發展路徑以及影響因素,國內學者大都是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展開相應研究。
2、智能制造與企業的相關研究
該部分主要探討智能制造環境下的企業集成、企業智能化升級、企業管理智能化、企業運營績效等問題。例如,胡春華等人在分析制造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面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智能制造環境下企業集成的總體目標和原則,以及企業集成的信息模型和實現技術。蔡為民以輪胎制造企業為例,研究了智能制造與企業運營績效的關系,并從生產效率、節能減排、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表明智能制造可助力制造企業提質增效。
3、智能制造與產業的相關研究
該部分主要研究智能制造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相互關系,以定性為主。例如,丁純和李君揚從德國“工業4.0”的動因、內容、前景等方面入手,介紹了德國制造業智能化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并給出了中國應對全球制造業變革的對策建議。杜曉君和張序晶研究了國外發達國家制造業升級路徑,總結了國外經驗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以上結果說明,智能制造已成為發達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發展領域,中國也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和實踐。
4、智能制造其他方面的研究
該部分主要探討了智能制造與管理創新、企業社會責任等其他方面的話題,研究內容較寬泛。例如,陳佳貴以國外管理學百年發展歷程為背景,研究了中國管理學創新發展問題,并在文章中指出“大數據、智能制造、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激發企業組織結構、制造模式等一系列管理范式的變革”。云制造是近年來由李伯虎院士等借用云計算的思想,提出的一種基于知識、面向服務的網絡化智能制造新模式。更進一步,姚錫凡等在云制造、制造物聯、企業2.0等基礎上,提出了智慧制造,并探討了從云制造到智慧制造的實現路徑。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