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的一場風雪,使山西煤層氣分公司樊莊區塊部分單井停井。以往,夜里遠程啟井是最難熬的工作,道路泥濘,舉步維艱,車輛打滑無法行進,員工都是徒步上山啟井保證產量,往往跑一口井就要花四五個小時。現在,作業區調度李國軍只是輕點鼠標,足不出戶就完成了全部故障井啟停。
這一切,得益于華北油田信息化的充分應用。
科學建產
把氣田“裝進”計算機
地處莽莽太行山區的煤層氣田,因環境惡劣,井站管理和人工巡井難度大,特別是道路泥濘或大雪封山時,操作員工無法進山及時啟停。而且煤層氣井不同于油井,需要連續穩定地排采,一旦停井時間長,采氣井就會“奄奄一息”甚至報廢;加之煤層氣田對井口和管道的壓力控制等級較為嚴格,這些因素使得煤層氣田的建設注定與眾不同。
華北油田公司作為煤層氣行業開發的先導者,建設伊始,就考慮到山區氣田的開發管理問題,在國內率先采用低成本可規?;茝V的自動化控制技術,于沁水盆地南部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數字化、規模化、智能化煤層氣田示范工程。
在氣田建設中,油田公司率先推行數字化管理,形成了以動態監控、平衡控制、安全調度為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監控技術,實現了生產操作自動化、運行管理網絡化、動態分析智能化、領導決策輔助化等一系列管理提升。
把氣田“裝進”計算機,帶來的是生產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數字化后,員工可在調度室遠程啟停井。如遇到停電等原因造成大面積停井時,還可以一鍵啟井。計算機規避了生產中各種危險,節約了人力物力。目前,各個作業區生產井遠程啟停率達到95%以上,減少操作員工45%左右,節約了勞動成本,為扁平化管理提供了支撐。
此外,生產運行實現了可視化。員工可借助無線通信網絡,實時調取煤層氣井監控圖像和生產數據,并自動形成報表上傳至生產管理平臺,提高了人員和設備的安全系數。
物聯感知
讓氣田“智慧”運行
如果說數字化的煤層氣田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是可以感知的氣田,那么智慧氣田則是數字氣田的升級版,是建立在物聯網技術基礎上、能夠自動操控的氣田。
從中國第一個數字化規模化煤層氣開發示范區的建立,歷經5年,煤層氣田數字化管理程度已經達到了數字化高級階段。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進程的推進,油田公司提出了“構建智慧油田”的發展策略,決定建成具有煤層氣特點和特色的物聯化集成管理,逐步從實現井站自動化向氣田建設智慧化的管理方式轉變。
為此,山西煤層氣系統遵循“資源配置集約化、工程節點全程化、井站管控智能化、設備使用跟蹤化、事故風險預警化”的頂層設計,積極推進以物聯網主線的智慧氣田試點建設工作。由此,煤層氣物聯網總控平臺應運而生。
總控平臺作為煤層氣智慧氣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油田公司“工程云”為依托,以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為基礎,有效整合煤層氣系統勘探開發、作業施工、生產運行等10類數據信息共計6萬余條,建起一套支持整體協調排采、智能決策以及生產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氣田管控、應用平臺,從而實現生產現場到調控中心立體化氣田生產監控、運行、指揮模式。
總控平臺的建成,規范了煤層氣各分公司生產數據采集方式,實現了各項業務數據的統一存儲和資源共享,為數據集中管理、后期分析應用提供了保障,為煤層氣“大數據資源池”開發奠定了基礎。
油田公司選取樊莊老區具有典型特征的30口煤層氣井,開展智能排采試驗,通過變頻控制柜安裝的智能排采模塊和總控平臺加載的“智能排采系統軟件”,建立起以井底流壓為核心、套壓為輔的煤層氣井智能排采控制流程,實現動液面的精細控制和工況預警及處置,保證了“連續、漸變、穩定、高效”的排采管控,大大提升了煤層氣井生產管理水平。
另外,煤層氣系統物聯網示范區建設,選取山西煤層氣分公司處理中心、11座集氣站及242座煤層氣井場,為其主要生產運行設備加裝射頻識別標簽(RFID)328套,相應手持激光掃描儀和固定讀寫裝置也同步配置完成。山西煤層氣分公司所轄2242口煤層氣井全部實現生產數據自動采集,256座井場實現24小時全天候視頻監控,場站自動化覆蓋率100%,通信成功率達到96%以上。
煤層氣系統物聯網的建成,打破專業部門及生產運營環節傳統的單鏈條、單方向“串聯”模式,實現多專業、多部門、實時在線的大規模協同,顯著提高了管理效率,優化了勞動組織模式,實現了生產對象可視化、生產管理數字化、生產過程安全化、生產決策智能化。
經測算,煤層氣公司每萬噸產量用工數為11人,人均管理單井數相比一般油田高出5~9倍,既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又提高了生產管理效率,為煤層氣田的效益開發和提質增效創造了條件。
借力“大數據”
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面對山西煤層氣生產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如何利用大數據,將一串串數字變為煤層氣上產的利器,成為研究人員思考的課題。為此,煤層氣研究人員以完善的自動化系統為依托,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挖掘應用,并與各個部門需求相結合,開發了單井動態分析等一系列生產管理、地質分析等軟件,在海量信息中“掘金”,提高管理水平。
單井耗電一直是山西煤層氣耗電的大頭,如何利用數據分析降低用電量?研究人員對所有抽油機井的參數進行整理,以節能降耗為目標,利用統計分析工具進行單井能耗關鍵影響因素單一相關性分析,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對產水0.5立方米以下、動液面在煤層以下的單井采取間抽措施,按照設定時間間隔自動啟井。此項技術實施后,平均單井運行時間折算節約電費88.1%,年可節約電費140余萬元。
大數據將成為華北油田煤層氣轉型升級過程中先導戰略研究領域。接下來,煤層氣系統將重點以“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為目標,深入開展煤層氣井間抽管理技術研究和抽油機能耗敏感因素分析,達到數據利用價值最大化和提高抽油機井地面系統運行效率的目的;在充分盤活現有數據資源前提下,結合三維GIS地圖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對集輸管網的壓力、溫度、露點等運行參數進行測量分析,實現對管道泄漏和氣井停抽情況的監控,提高管網運維水平;在充分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全面促進人性化信息交互“移動應用平臺”建設,拓展辦公手段,滿足各級管理人員通過移動終端實現信息獲取、業務推送、動態跟蹤、實時操作等需要,為油田公司煤層氣生產、經營與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撐和手段,以信息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隨著數字化智能技術的全面開發,將推動華北油田向2020年煤層氣年產20億立方米的目標前進。
乾元坤和MES系統憑借多年網站建設經驗,從客戶需求角度出發,系統功能完善,界面清晰自然,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