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機票代理行業風風火火之際,機票B2B平臺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如今峰回路轉,航空公司的政策調整則引發了這一行業劇烈的震蕩,有的倒下了,有的仍在艱難轉型。
機票B2B網站面臨艱難轉型
今年3月份,機票B2B平臺同航網對外宣布,因代理費歸零導致平臺陷入經營困境,決定關閉平臺,同時計劃在今年6月份上線出境游平臺。而在航空公司新政落地的前夜,航信屬下的易行天下平臺對外發布公告,將停止B2B機票交易平臺的出票業務,令業內人士一片唏噓。
那么,機票B2B平臺真的已經步入死局了嗎?他們未來的出路在哪里?環球旅訊就此采訪了51Book CEO楊銳和517Na(我要去哪)董事長兼CEO周林,解析機票B2B平臺轉型中的經驗與教訓。
機票B2B轉型:一個副業變主業的過程
對于機票B2B平臺來說,存在的先決條件首先是航空公司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代理人所實施的差異化代理費政策,當航空公司逐步實施全國統一的代理費政策并且將國內代理費(之前是按照3%+X+Z的標準,3為基礎代理費,X為隨市場行情變化的浮動代理費,Z為基于銷售量的后返獎勵)的X和Z值逐步砍掉時,B2B平臺所賴以存在的商業基礎已經不復存在。
而四大航“去平臺化”新政的核心,就是限制機票代理人通過其他平臺進行分銷,雖然四大航以外的其他航空公司并沒有出臺類似的政策,但四大航已經占據了中國航空市場80%以上客流量的事實,決定了B2B平臺的供應鏈已經基本被封殺。而以往依托B2B平臺采購,再到去哪兒等平臺去競價的中小代理商,當銷售的通道也被封死時,他們的生意也就沒有了出口,關門歇業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新政一出,航協會費收入、航信PID收入會大幅減少,中航鑫港的擔保金會大量退還給退出的代理人,擔保收入也會直線下降、風險會直線上升。“龍之舟總經理劉東亮認為,對于那些只會“搬磚”的代理人,新政影響更大,而對那些遵規守紀、擁有客戶和相應的的服務能力的腳踏實地的工匠型機票代理人來講,政策統一,市場規范則是天大的利好。
某航空公司高層人士向環球旅訊表示,在其總量為4000多家的代理商中,今年上半年終止授權合作的公司就超過了1000家,其中有300多家是已經不做了。中小型代理數量的急劇減少,也使得機票B2B平臺的價值急劇縮水。
在機票代理新政落地之后,機票B2B平臺的交易量開始急劇下滑。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與5月份來做對比的話,在機票代理新政之后,各家機票B2B平臺的交易量在7月份下滑了40%-50%。
面對業務量的大幅下滑,各家機票B2B平臺應對機票代理新政的法寶就是,逐漸把原本的副業變為主業。其中,51Book逐步踏上了“旅游+金融”之路,517Na則轉向了企業差旅管理的拓展。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B2B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