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買”,憑借的是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瞄準的是國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全球賣”,憑借的則是強大的制造能力,瞄準的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實現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真正讓傳統產業借助先進的電子商務獲得新的競爭力。
近日,天貓國際與韓國、泰國兩大免稅店集團啟動跨境電商新項目,消費者訂購出境游機票后,可在網上下單購買免稅店商品,回程時在機場免稅店提貨。從“海淘”開始的“全球買”,以年均40%的高增長率成為網絡購物的一大亮點,并在創新之路上飛奔。
“全球買”只是打開了跨境電商的“下行”通道,跨境電商還有另一條腿,就是“上行”的“全球賣”。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真正讓傳統產業借助先進的電子商務獲得新的競爭力。
“全球買”,憑借的是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瞄準的是國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上功不可沒。“全球賣”,憑借的則是強大的制造能力,瞄準的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實現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
而且,與以往電商平臺提供的信息匯集與檢索功能相比,“全球賣”是不同的。在傳統貿易模式下,即使通過網上信息平臺實現檢索,與國內生產企業取得聯系的依然是國外一級經銷商,電商平臺發揮的只是類似“中介”功能,并未改變之后的外貿模式。但新的跨境電商,則讓國內企業有機會直接接觸終端消費者或者國外的小型零售商,利潤率因此明顯提升,外貿生產企業也不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而是有可能在國外建立自己的品牌。
目前,“全球買”已相對成熟,“全球賣”則仍處于試水階段,亟須從“下行”小伙伴身上吸取經驗。
經驗之一,必須搞好倉儲物流支撐體系,破解本地發貨時間長的“瓶頸”。就像“全球買”競爭力來自于保稅區建倉帶來的物流成本下降和速度提升一樣,無論是針對國外消費者的B2C還是針對零售商的C2C,同樣要考慮到海外倉儲與物流配送問題。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既可以考慮利用電商平臺的公共服務,也可以以產業集群為單位,在海外主要貿易國家自建倉庫,本土批量發貨、海外分拆零售。如果采取后一種措施,則要根據以往銷售情況和銷售預期,做好倉庫選址工作,政府也要做好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在海外建倉時考慮產業集群的整體轉型升級問題。
經驗之二,尋求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支持。“全球買”的保稅區模式,背后有包括快速通關、信息打通等一系列舉措在支撐,“全球賣”同樣需要信息化通關來提升效率。在這方面,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方式是打通電商平臺與海關等部門的信息系統,提供接口與外貿企業對接。當然,也可以通過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基地或者產業園的建設,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為外貿企業提供“打包”服務。
經驗之三,了解國外消費者消費習慣,重視售后服務,真正提供符合需求的產品。外貿生產企業過去以代工為主,從幕后走向臺前的他們,恐怕很難注意到不同國家的消費禁忌。況且,由于購買周期長、中間不確定因素多,跨境電商難免存在一定的售后問題,遙遠的距離又讓退換貨難度大大增加。為此,海外商家在提供“全球買”服務時,一般會購買國內電商平臺的數據服務,由此判斷當地消費者的喜好,為選品和營銷提供決策支持,外貿企業不妨借鑒上述做法。當然,電商平臺也應繼續開拓創新服務,幫助外貿企業在海外真正本土化,融入當地消費環境。
“上下兼備”的跨境電商,有機會在消費和出口兩方面拉動經濟增長。但想要真正實現這樣的愿景,還需要踏踏實實將業務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做到位。
(轉載自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