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重視,其中對乳制品安全的關注尤為突出。但是,近年來我國的乳制品行業卻頻頻出現問題使國人逐漸對奶粉質量問題擔驚受怕,為確保乳制品質量安全,必須從乳制品生產源頭抓起,建立起一整套新型質量追蹤、追查、追溯的機制。
乳制品生產追溯
SWT分析在對乳制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進行分析過程中,我們通過SWT模型來對乳制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優勢、劣勢進行比較分析,進而為其完善提出建議。在大型乳企試點推行可追溯體系,待相關技術完善、條件成熟時再向中小型乳企全面推進。威脅(Threats)ST資金來源渠道較窄,依賴財政投入乳制品安全相關法律制度、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相關管理體系沒有建立加大乳制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宣傳力度,力爭足夠的財政投入,加快相關管理體系的建設。加快電子標簽等相關技術的研發進程,盡量降低可追溯系統的成本。
通過以上的分析討論可以看出,要從根源上徹底解決乳制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需要政府、企業、第三方組織三方共同攜手努力來為我國乳制品可追溯創新體系在實踐中的運用提供支持。
總體看來,我國目前關于食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尤其對于乳制品安全存在的隱患治理力度較弱,難以構筑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因此,政府應加強保障乳制品安全的相關立法執法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法律體系。
政府在乳制品可追溯創新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必須明確,在允許條件下可以建立專門的乳制品可追溯體系管理部門進行輔助監督與管理。具體來說,可以先強制部分企業實施可追溯體系以解決缺乏利益驅動的企業主動性,待市場逐漸成熟與完善,再進一步過渡到所有企業對可追溯體系的建立。由于要監管的企業眾多,政府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財力,同時建立質量安全信息系統也要耗費一定成本,因此需要政府財政的長期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才能保證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和建立經費實施乳業安全的監管和追溯。
乳制品鏈條最末端的農民或農場主,過于分散,難以管理,這是由我國乳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因此,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把松散的農戶組織管理起來,讓其加入可追溯系統的構建中來,這涉及到我國乳業規模經營和產業化建設問題。只有在產業化和規模經營框架下,乳制品供應鏈條才有可能在追溯中形成規模效應,真正實現我國千家萬戶的小生產企業與國際化的大市場之間如何有效對接。
我國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加快構建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具體來說,一是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確保依法監督監管到位。加強乳制品生產環境監管、乳制品添加物監管、市場準入監管、運輸規范監管、乳制品質量監測監管等。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乳業質量安全體系硬件設施水平,為乳制品監管的實施提供基礎保障。三是加強市場引導作用,樹立安全乳品企業優良形象,做大做強安全優質乳品企業。四是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利用。要加強乳業質量安全關鍵技術研究,不斷改善乳制品監管的技術服務支持,如HCCP、RFID等系統的進一步優化。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