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加工工藝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經過600多次的檢測,并且要經歷生乳采購、過濾雜質、加熱殺菌、成分調整、濃縮、噴霧干燥和包裝等工藝。新政出臺后現代嬰幼兒奶粉的加工工藝更加嚴謹,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添加乳清蛋白粉、乳糖、DHA、核苷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使之更接近母乳,滿足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
奶粉制作工藝
最早的奶粉加工工藝誕生于1832年,俄羅斯化學家M.Dirchoff首次對奶粉進行批量生產,生產步驟先是使用真空蒸發管把奶粉濃縮成餅,接著干燥制粉或者將經過濃縮后的牛奶攤在加熱的滾筒壁上,待牛奶干燥后再從滾筒上刮下來,這就是最傳統的滾筒干燥法。
目前奶粉生產大多數是采用噴霧干燥法,將原料乳預熱殺菌消毒后,利用真空濃縮鍋或真空蒸發器立即濃縮形成原乳,濃縮到原體積的1/4左右,然后經離心泵極細的噴口噴出,同時噴頭高速旋轉、過濾,在溫度達130℃到160℃的空氣中,牛奶液直接交換瞬間完成蒸發,干燥,變成粉末,然后迅速出粉,接著分篩并降溫到30℃冷卻,檢測,稱重,分裝,然后就是裝罐了。相比滾筒干燥法,噴霧干燥法能更多地保存牛奶的營養。牛奶變成奶粉這一漫長的產業鏈中,任何一個環節監管不力,工藝設備落后,都有可能導致奶粉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在鮮奶驗收環節,原料奶的營養指標、衛生指標和質量控制措施非常重要。南慶賢說,比如說牛體和牛場的衛生問題管理,飼料的營養和安全,擠奶設施的清潔消毒,規范擠奶等等,都是掛一漏萬的環節。擠奶完用凈乳機除雜后,需要及時冷卻降溫,避免微生物在牛奶中繁殖,造成原奶腐敗。鮮奶的儲存時間不可能過長,以免嗜冷菌大量繁殖,分解蛋白質。
隨后是在乳品加工廠的配料,配料工序非常容易引起質量和安全問題:輔料衛生質量(在運輸、貯藏中因防護不當,受到細菌、霉菌及鼠蟲污染,產生毒素、致病菌,對人體產生危害);營養素過量(一些微量元素、脂溶性維生素含量超標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輔料融化效果(如果溶解不徹底則在后續的過濾和凈乳中被甩出,影響產品營養指標)。
因為油水分離的物理特性,在均質化過程中,需要防止脂肪上浮、防止奶粉中脂肪分子游離到顆粒表面。而經過冷卻、暫存后,在殺菌、濃縮工序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有:殺菌不徹底造成濃奶細菌總數過高,導致最終產品微生物超標;設備清洗不徹底,污染產品;設備故障,如物料泵冷卻密封水漏進奶中、加熱蒸汽漏進奶中等,均易導致產品大腸菌和雜質超標;奶濃度低,導致奶粉顆粒小,影響沖調性。高溫殺毒、清洗后,需要進行噴霧干燥,接粉、篩粉、貯粉、包裝、設備清洗等最后的環節。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