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2017年末達到13.65%的階段性高點,行業總體資本充足水平較高。但2018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監管新規將業務規模上限與凈資本/凈資產掛鉤,實際上提高了一定規模下銀行機構的資本要求,此外,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隨著存量非標入表,也將帶來額外的資本消耗。
7月1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八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上述狀況。
“銀行業是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企穩,資產質量邊際上有所改善,風險抵御能力有所增強。《報告》認為, 2018年銀行業監管態勢依然嚴峻,防控金融風險仍將是銀行業的重點工作。
《報告》指出國有大行資本充足水平較為領先。農商行資本充足水平居中,而城商行、股份行資本充足水平相對較低。
“上市銀行資本管理普遍存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資本結構欠合理、資本補充模式較為單一等問題。”《報告》指出,多家銀行發行或計劃發行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其中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券頻率最高,其次為可轉債,仍以傳統工具為主。2017年,A股與H股41家上市銀行累計發行優先股約1699.21億元,二級資本債2320億元,累計發行可轉債400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181億元。
截至2018年5月末,已有8家A股銀行公布了可轉債發行計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當前銀行面臨資本補充困境。一是由于監管強化導致業務回表,對銀行資本損耗較大,銀行的資本能否承受表外業務回表是一個挑戰。二是在年初開始加強股權管理,一些不符合監管要求的超標股權需要逐步退出,找到合適的承接交易對手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三是銀行業估值水平基本處于歷史低位,這對于銀行資本補充極為不利。“有上市銀行市凈率已經跌至0.6,如果做財務投資在二級市場買銀行股票比定增還便宜。”
截至2017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5%、11.35%、13.65%,高于監管標準2-3個百分點。盡管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水平高于監管指標,但存在結構失衡,一些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一致或幾乎一致,說明其“其他一級資本”嚴重不足。《報告》也建議,監管部門有必要進一步推出更多能夠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創新資本工具。此外,支持銀行進軍更廣闊的境內外資本市場,如支持中資銀行探索赴倫敦、新加坡、迪拜等國際金融中心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境外優先股、伊斯蘭債券等資本補充工具。商業銀行也應該重視資本管理。
截至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萬億元,不良率1.74%,連續五個季度穩定在這一水平,但仍需要重點關注部分地區和行業風險暴露情況,《報告》認為,2018年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持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在抵御風險能力方面,2017年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30944億元,撥備覆蓋率181.42%,較2016年末上升5.02個百分點,整體風險抵補能力增強。
“未來一段時間,風險挑戰對銀行業還是非常嚴峻的,我們估計2018年不良率會繼續小幅上升。”曾剛指出。當前監管強化考核,融資環境趨緊導致流動性風險上升,今年實體融資難的情況比較嚴峻。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環保成本的上升、乃至當下正在發生的貿易摩擦,對于企業端的影響都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2017年,商業銀行總負債增速只有8.4%,較2016年同期增速16%下降近一半。
受監管加強影響,銀行非存款負債業務調整顯著。2017年末26家上市銀行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136605.7億元,同比減少11.68%,大幅下降。而存款業務增長壓力較大。截至2017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67.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65%。其中住戶存款占比39%,非金融企業占比34.2%,政府存款18.3%,非銀行金融機構8.5%。
存款“活期化”趨勢也比較明顯。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報告》發布時指出,2018年存款業務壓力仍然存在,積極財政政策疊加規范財政類存款,居民連續兩年加杠桿,將給銀行財政存款、社保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帶來較大壓力。此外銀行資產擴張減速也將制約存款派生能力,金融脫媒深化、互聯網金融滲透等都將加大壓力。商業銀行應積極拓展多元化負債來源。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