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3月25日表示,積極推進個稅遞延商業養老制度落地,鼓勵養老金以公募基金為主體開展大類資產配置。
他是在當日舉行的第八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暨中國基金業20周年紀念活動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李超介紹,中國基金業20年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市場參與主體由最初的5家基金管理公司、2家托管銀行發展到目前的13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43家基金托管人、403家基金代銷機構、40家基金支付、10家基金評價等服務機構,多元包容、充分競爭的行業生態基本形成;公募基金規模超過12萬億元,公募基金產品、養老金組合及私募資管計劃上萬只,投資策略日益多元,投資品種有序拓寬,較好滿足了社會大眾、各類養老金、保險及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的財富管理需求。
他介紹,公募基金為4.2億的有效個人投資者賬戶提供理財服務,自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至2017年年底,行業累計分紅1.71萬億元,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2%。同時,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社保基金等各類養老金1.5萬億元,在養老金境內投資管理人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50%,總體上實現良好收益,以社保基金為例,2001年至2016年實現年化收益率8.4%,2017年收益率在9%左右。
在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積極發揮專業機構投資者作用。截至2017年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各類產品投資股票近2.83萬億元、投資債券6.6萬億元,市場占比分別約為5%和13%。基金管理公司通過關注科技動向、產業發展趨勢、公司戰略、企業家精神,發現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為資本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引導市場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加快產業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外,20年來,基金專業、規范的運作,打破剛性兌付,推動了投資者理財觀的轉變,提升了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行業的制度水準,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有利于實體經濟的健康和穩定。
與此同時,李超表示,當前基金業的發展成就,得益于20年的堅守,得益于以投資者保護為核心構筑的一整套制度。
同時,中國基金業發展20年,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不斷改革發展創新的20年。一是堅持市場化導向,二是堅持法治化原則,三是循序漸進推進行業開放。
“作為改革開放下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產物,中國基金業是資本市場最有活力和效率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基金行業仍然存在發展結構不均衡,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李超說。
他表示,在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關鍵時期,證監會系統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系列重要指示,做好監管這項本職工作,不斷提升基金行業支持實體經濟和服務民生的能力。
一是繼續堅守資管業務本源,保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理念不改變,從注重資產管理規模的短期增長轉變到注重高質量可持續均衡性發展;二是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積極踐行長期性、有價值、可增長的責任投資,提升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研究推出投資于不動產和基礎設施類ABS的公募基金產品;三是長期推動基金行業與養老金深度融合,協調發展,將實體經濟發展成果惠澤于民;四是繼續深化基金行業法治建設,做好風險防控工作;五是積極穩妥推進基金業對外開放,持續提升行業國際化水平。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