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期盼已久的撥備紅線放松終成現實。
本周銀監會發出《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對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各級監管部門在上述調整區間范圍內,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明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隨著撥備放松,市場認為可轉回撥備規模大約在5500億。受到撥備率調整消息的刺激,3月7日銀行板塊出現了明顯上漲,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早盤的漲幅均超過3%。不過午后隨著大盤指數回落,銀行板塊的漲幅也有所收窄,截至收盤,銀行板塊上漲0.69%,為當日行業板塊漲幅亞軍。
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7年末,大中型銀行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80.45%、179.98%。中小銀行中,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14.48%、697.58%、164.31%、296.88%。
根據2017年三季報的統計,目前A股26家上市銀行中,除了吳江銀行沒有公布具體的數據之外,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最高,截至2017年9月底達459%,與此同時,其不良貸款率為0.86%。2015年到2017年三季度,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均維持在400%以上。
寧波銀行居次,其2017年三季度的撥備覆蓋率為429.98%,這一指標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為308.67%和351.42%。
此外,撥備覆蓋率超過200%的銀行還有常熟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北京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無錫銀行7家。整體來看,上市銀行中,城商行、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水平明顯高于股份行和大行。
目前,撥備覆蓋率不足150%的銀行有兩家——浦發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是134.58%和148.42%。
同花順數據顯示,銀行撥備覆蓋率的峰值出現在2012年四季度,一度逼近300%,隨后開始下行,2016年一季度跌至175%的低點,隨后又掉頭向上。
華南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調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銀行利潤,對貸款分類比較貼近實際情況的銀行,適度調低撥備要求,在維持銀行風險撥備覆蓋能力的同時,增厚銀行的利潤。同時還將督促銀行更真實地暴露不良,并更精準地分類貸款。結合銀行業務特點、貸款質量、風險管理水平等因素,對每一家銀行實施差異化管理。若發現掩藏風險的情況,將會提高其貸款損失準備要求,努力擠干不良水分。”
中金公司認為,新撥備政策目的在于,降低優質銀行監管成本,鼓勵銀行加快不良確認以及處置不良,提高中資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披露真實性。更加真實的資產負債表將大幅降低投資者對于資產質量的擔憂情緒,中長期利好估值提升。其中,四大行與招行等優質銀行(準備金充足、貸款分類嚴格、撥備計提嚴謹)監管成本降低,增長更具后勁。
撥備覆蓋率及貸款撥備率監管“紅線”整體下調后,將釋放大量銀行利潤。
聯訊證券分析師李奇霖認為,貸款損失撥備在銀行的報表中屬于成本項目,如果銀行能夠達到降低撥備覆蓋率與貸款撥備率的要求,則可將原本屬于成本項目的貸款損失準備從成本項轉為利潤科目,有利于提升銀行的業績表現。從三個定量要求來看,銀監在獎勵合規的銀行機構,主要目的可歸納為兩個:一是督促銀行對不良真實分類,加快處置表內不良,提高銀行內部的風控水平,降低銀行面臨的系統性風險;二是滿足要求的銀行,利潤與資本金會有所增加,可緩解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壓力,減少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后顧之憂,也為未來表外資產回表創造了空間。
李奇霖估算,由于銀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比例與處置不良比例,因此依據資本充足率項目對上市銀行進行測算,可轉回撥備規模大約在5500億。
某股份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行的撥備在200%之上,如果現在撥備下調至120%,將能釋放近3%的利潤。”
不過,一名重陽投資分析師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整體上看,這個文件的目的是鼓勵銀行暴露不良資產,同時對利潤不造成特別巨大的沖擊。但實施的結果將是銀行之間的分化加劇,馬太效應會出現,優質銀行在業績和不良之間回旋的余地更大;而經營較差的銀行很難享受到下調撥備覆蓋率帶來的好處,面臨持續不良暴露過程中的業績壓力。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