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農歷新年,山西省孝義市封家峪村村民閆林生即將領到屬于自己股份的一份分紅,雖然錢數不多,但他卻格外高興。“現在咱村里有多少資產、哪些人能享受,都弄得清清楚楚,每人領多少都是有數的,心里踏踏實實。”閆林生說。
閆林生的這一份高興和踏實得益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2017年,孝義市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農村綜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組,同時充實工作力量,具體承擔改革任務的市農經中心增至40余人,在全省各縣市區中少有。
孝義市農經中心主任蘇連英介紹說,全市379個村中53個屬城郊村,83個屬搬遷村,剩余243個屬山區村,三類農村實際情況不同,改革難點各異,因此該市在三類村中分別選取試點,確定改革突破口,分類探索推進。
其中,城郊村的經營性資產多,收益好,農民要求分享集體收益的意愿強烈,改革難點集中在成員界定上;搬遷村的經營性資產較少,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型資產較多,建設資金量大,群眾對清產核資關注度高;而山區村的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困難不大,難點在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摸清集體資產是前提。為引導和規范各村清產核資工作,孝義市專門出臺指導意見,明確操作程序和辦法,各鄉鎮、村在此基礎上自主探索實施。
搬遷村試點、孝義市梧桐鎮黨委書記趙濱介紹說,為了讓家底清、群眾明,該鎮組織各村在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招標,聘請專業會計師事務所開展清產核資。驛馬鄉高阜村在對集體資產進行盤點時,對于債務和債權人全部一一見面核實,在群眾和債權債務人均無異議后才登記清算。
家底摸清了,什么人能來分蛋糕?針對各村普遍存在的“爭議成員”,孝義市規定了“6種取得資格、6種喪失資格”的界定辦法,各村又進一步細化、創新,城郊村試點、崇文街道留義村經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確定了“11種取得資格、12種喪失資格”的認定。
“成員界定是改革的最大難點,破難的關鍵,就是堅持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勝溪湖街道封家峪村黨總支書記劉龍生說,改革中,村里成立了專門的領導組,由兩委干部、有威望的老黨員和村民代表組成,領導組不封口,“誰想進來都可以”,進一步保證了村民參與。
“過去農村集體經濟權屬不清,保護不嚴,個別村干部把公章別在褲腰帶上,一人說了算,造成集體經濟受損,引發群眾不滿。”孝義市政府副市長武冬禎說,這次改革,弄清了村里的家底,堵住了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漏洞,鏟除了滋生農村腐敗的土壤,對于維護農村基層穩定將起到積極作用。
劉龍生說,從前村里的賬目不清楚,村民對村干部干了什么不了解、不理解,有時還要上訪告狀。“這次把村里的賬算清了,村民明白了,干部也清白了,以后就能輕裝上陣,扎扎實實把集體經濟搞紅火。”
針對山區農村大多是集體經濟空白村的實際,孝義市探索以銀行貸款方式扶持集體經濟發展,目前50個空白村已全部破零。“剛開始,村民都覺得‘本就是個窮村村,折成股也沒有幾毛錢’,對改革積極性不高。現在有了政府支持的‘啟動資金’,村民都對集體經濟有了信心。”下堡鎮魏家溝村主任魏光文說。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了農村資產資源,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陽泉曲鎮碾頭村在土地確權登記基礎上,將1200畝村民承包地和屬于集體的1400畝機耕地、荒地集中流轉,以入股方式委托合作社統一經營,村民每年可領到土地流轉費和集體土地入股分紅,在合作社打工的還能賺到一份勞務收入。
“在合作社打工,加上分紅,一年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多的還能上萬,比從前可翻了好幾番。從沒想過還有這好事兒!”碾頭村村民馬海青高興地說。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