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達到29.05萬億元,近十年間累計增長超過50倍。理財產品余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2016年末的12.5%。它們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金融市場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球資產管理行業,以股票為代表的權益類資產是全球資管行業資產配置比重最大、最典型的一類資產,其次是債券基金。與此同時,以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為代表的另類資產投資越來越受青睞,配置占比持續提升。
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管業務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明顯特點:一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且標準化產品占比逐年提升;二是權益類資產和另類資產占比顯著偏低。受監管限制,理財資產配置中權益類資產占比近年來始終徘徊在6%-8%的水平,另類資產占比更是不足1%;三是主要投資于境內資產,全球化資產配置規模非常有限。
上述特征,給國內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其一,銀行資管產品存在同質化現象。產品同質化一方面帶來價格競爭,另一方面,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的資產配置結構使得預期收益類產品占絕大多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銀行在這類產品上面臨著較大的預期收益兌付壓力。
其二,銀行資管產品的風險分散功能削弱。在相對單一的資產配置結構下,國內銀行資管產品具有較強的類信貸風險特征,風險防控側重于信用風險評估、產品端設計優先次級結構、投資端設置預警平倉線等措施來進行,本質上屬于被動的風險防范,市場風險管控手段相對不足,難以實現對產品風險的精細化計量與管理。
其三,全球化資產配置能力亟待增強。這可以認為是國內銀行資管業務發展中的一大短板。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資管業務還面臨三大新挑戰:一是客戶結構多元化趨勢加速演進。一方面,法人機構的資產管理需求迅速增長,銀行同業理財占比提升顯著。另一方面,個人客戶分層化趨勢日益顯現。在資管產品的大類資產配置上,也需要根據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特點和客戶個體的投資目標要求,制定差異化、定制化的策略方案;二是金融監管政策環境變化要求“回歸本源”;三是風險形勢日趨復雜。
展望未來商業銀行的大類資產配置,首先,客戶需求將成為大類資產配置的根本出發點和核心依據,資產配置策略將日益突出定制化、差異化特征。為了有效實施大類資產差異化投資策略,未來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要成為客戶資金與優質大類資產投資工具的橋梁,通過FOF、MOM等資管投資模式,整合理財業務和基金、保險產品等代銷服務,拓展資管產品投資的風險收益邊界,提高投資標的的標準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
其次,金融科技將助力商業銀行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優化,推動資產管理業務轉型。資管產品大類資產配置和管理的智能化將是大勢所趨,“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管理”的模式將顯著提升銀行資管行業的運行效率。未來金融科技研發和應用的成效將成為決定銀行資管業務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轉變資管業務風險管理理念,構建符合資管本質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風險計量工具和體系。在理念上,商業銀行需要在風險管理中以投資理念替代傳統的信貸理念,將分散投資、優化大類資產配置作為核心手段,將目標與產品和客戶的整體投資目標相適應,不再局限于被動地防風險、控風險,更要積極主動管理風險、經營風險。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