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發布,將為近30萬億的銀行理財資金套上實行凈值化管理、打破剛兌、禁止期限錯配的三道“緊箍咒”。業內人士認為,實行凈值化管理、打破剛兌對理財產品影響有限,但非標資產不得期限錯配將對投資端帶來較大改變,未來非標資產預計將變成債融計劃或者ABS以滿足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要求。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上半年)》,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共有55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8.58萬只,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8.38萬億元,其中非保本產品存續余額為21.63萬億元,占比達76.22%,保本產品的存續余額為6.75萬億元,占比23.78%。
《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并同時給出了剛性兌付的認定標準。某商業銀行零售部負責人表示,銀監會2014年發布的35號文《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便有理財產品禁止剛兌的各種規定,此次《指導意見》再次強調打破剛兌,這一條款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應在預期之內。
至于對理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該負責人認為,部分商業銀行如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已經發布過不少凈值管理型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反應較好,因此實行凈值化管理并非《指導意見》給理財產品帶來的最大挑戰。事實上,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基本都能夠貢獻利潤,其理財產品大都能夠達到預期收益,但因為未實行凈值化管理,所以存在剛兌的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同時明確了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于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托計劃,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都在規范之列。對于銀行保本理財是否屬于資管產品必須出表,業內人士認為還需等待后期細則進一步明確,若劃入資管產品范疇,則意味著保本理財恐難繼續存在。
“對理財產品影響最大的是要求非標資產不得期限錯配,這方面或對投資端產生較大影響。”前述商業銀行零售部負責人表示。此次《指導意見》明確,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此外,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指導意見》發布后債市波動不大,市場對于禁止理財產品期限錯配反應很理性。”某公募基金宏觀分析師表示,期限錯配的問題可以通過非標轉標解決,將此前的非標資產轉變成標準化資產再進行投資,如此即可避免投資非標資產時產生的期限錯配。具體而言,非標資產可以變成債融計劃或者ABS。該分析師還認為,雖然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真正采用凈值化管理的并不多,不少凈值型產品常常用預期收益率倒算凈值。但是對于整個理財行業,一年半多的過渡期足夠讓銀行理財產品滿足凈值化管理的要求。
東方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新規對“資產管理產品”的定義中并不包括資產證券化業務,因此,ABS不受杠桿和嵌套的相關規定影響,在非標資產被動收縮的壓力下,ABS可以成為非標轉標的途徑,ABS市場可能會繼續擴張。
“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受《指導意見》影響較大。”某銀行從業人員認為,相比大型商業銀行,中小銀行存款較少,融資成本高,在實行凈值管理、打破剛兌的理財產品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他同時表示,《指導意見》面對所有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原則性的內容較多,但具體實施還需等待銀監會對理財業務的指導細則出臺,方能了解政策要求和執行力度,屆時才能夠更好地評估對市場的影響。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