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享了北京新經濟貢獻三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本文來看德媒:中國將放寬新能源車生產配額規定。據德國商報網站報道,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德兩國舉行高級別討論之后,中國已經決定放寬有關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生產配額規定。
德媒:中國將放寬新能源車生產配額規定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一次電話中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德國方面已經派出一個高級別代表團前往北京,期待雙方做出一定的妥協。中國工信部目前正就上述問題起草一份行動計劃,該計劃預計將在未來一周內敲定。
中國最初的計劃是要求在華汽車制造商在2018年將自身8%的產能轉移至電動和混動汽車領域,2019年這一數字將升至10%,而到2020年將進一步提升至12%。
德國汽車制造商紛紛抱怨上述規定使得他們在同中國同行競爭時優勢銳減,原因是他們不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實施上述規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向政府警告稱,部分中國車企可能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實現產能轉移。
德國汽車企業目前在中國市場處于較為有優勢的地位,尤其是中國的高端汽車市場已經被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和奧迪這樣的德國品牌所統治。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方面提出的電動和混動汽車生產配額規定的要求給德國車企造成了巨大沖擊。一直以來,德國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所占比重就很小,因此德國車企根本無法在規定時間內滿足監管要求,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遭到相應的處罰措施,而許多人擔心處罰措施包括要求工廠減少產能。
2016年德國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接近400萬輛,冠絕群雄。然而大眾卻在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緩慢,至今大眾還沒有一款在中國本地生產的電動汽車可供銷售(可以獲得中國政府全官方的補貼)。值得注意的是,奧迪A6L e-tron將很快在中國上市。
另一方面,戴姆勒和寶馬等競爭對手盡管在華實現了電動汽車本地化生產,但產量仍處于較低水平。
德國經濟部長西格瑪爾-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在去年11月訪華時向中方代表提出了放寬電動和混動汽車生產配額規定的問題,不過雙方的談判幾乎未能取得任何成果。當時他向記者說到:“德中雙方都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雙方依然保持密切的聯系。”在這之后,西格瑪爾-加布里爾同中方代表進行了常規會談,但進展十分緩慢。事情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直接干預之后出現了轉機。
默克爾在今年1月晚些時候同中國總理李克強舉行了電話會談,雙方就開放市場和全球自由貿易達成共識。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此次電話會談的報道中提到了兩國將合作加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這一舉動十分不尋常,要知道中國領導人的電話內容通常都嚴格保密。
在這次通話之后,德國派出了一個高級別的代表團前往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車企在面對電動汽車生產配額規定時也并不占優勢。許多大型中國汽車制造商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維持旗下電動車和混動汽車銷售持續健康發展的程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表示,希望上述規定可以推遲一年實施,而屆時規定中對于電動和混動汽車所占總體產能的比重能夠進一步被調低。
消息人士透露,作為對德國和中國車企的訴求的回應,中國政府準備對規定進行調整,工信部目前正在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最終的完善。調整之后,中國政府要求在華車企電動和混動汽車產能轉移的時間將延期至2019年,上述車型占車企總銷量的最初比例被降至2%。其他被列入考慮的方案包括:車企銷售額短缺的部分可以在隨后幾年內補齊,生產配額可在同一個汽車集團下的多家企業之間分攤。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政策可有效幫助大眾集團“達標”,大眾同中國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均成立了合資公司。
有觀點指出,即使中國政府同意放寬電動和混動汽車的生產配額規定,其也只會產生臨時性的松綁效果。此前中國方面已經明確表示所有汽車制造商都必須在擴大電動出行市場的行動中發揮作用。在德國國內,汽車行業從業者已經摒棄了對中國電動和混動汽車生產配額規定政策全盤反對的態度,他們現在更傾向于設法使得調整之后的政策更加軟化、易操作。中國政府已經表示對德方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讓步,但具體細節尚不得知。在上述政策正式成為一項法律之前還需要經過數周的時間。
所有德國主要汽車制造商都已經計劃擴大在中國國內電動汽車的生產規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海茲曼就宣布,大眾希望到2020年能夠賣出40萬輛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和混動車,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50萬輛。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大眾將在華推出15款本地化生產的新車型。戴姆勒和寶馬則準備在中國投產電動SUV。(本文轉載自 網易汽車)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