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享了安徽省去年生產黃金21噸,本文來看新經濟貢獻三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北京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近日正式發布。公報顯示,去年北京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比重的年度數據首次超過8成,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等新經濟快速增長,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一。
北京新經濟貢獻三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
“透過公報可以看到,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全市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 十三五 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分析。
疏解帶動人口增速增量雙降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9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0.6萬元提高到11.5萬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5000億元大關,完成5081.3億元,增長7.5%,相當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0.4%,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全面提升服務型經濟發展水平,是推動首都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重要舉措。2016年,本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8成,為80.3%,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服務型經濟特征更加穩固。其中,金融、信息、科技等優勢行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增速均快于全市經濟增速,占全市經濟的比重合計為36.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一半。
消費穩增長的作用也進一步顯現,服務性消費不斷引領首都消費轉型升級。據統計,2016年,全市實現服務性消費8921.1億元,增長10.1%,增速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個百分點;占市場總消費的44.8%,對市場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1%,成為帶動本市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
引人注目的是,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各項措施的推進,人口調控效果繼續顯現,全市常住人口的增速、增量繼續實現雙下降。2016年末常住人口217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萬人,增長0.1%,增量比上年減少16.5萬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
新經濟儲備產業升級動力
近年來,本市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孕育成長,在部分領域已經成為重要的帶動力量。
據統計,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等新經濟實現增加值8132.4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7%,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新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后是科技創新釋放出的旺盛活力。據了解,本市科技投入和產出持續增加。2016年,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479.8億元,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5.94%。其中,中關村示范區創新引領作用突出,全年實現總收入457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技術收入7115.3億元,所占比重為15.6%。
令人欣喜的是,大眾創業也呈現出“高精尖”趨勢。2016年,全市新設企業22.2萬家,增長9.4%。其中,文化、科技類新設企業合計占比接近一半,分別增長27.7%和23.2%,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儲備了新的動力。
居民收入跑贏經濟增速
雖然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回調,但居民收入增長未受影響。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0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快于本市經濟增速0.2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際增長6.9%和7%,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8年高于城鎮居民。
“在滿足衣、食、住、行等必需消費的基礎上,居民更加注重提升生活品質。”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市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達17817元,增長8.9%,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0.3%。
與此同時,居民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2016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34.8萬人、41.9萬人、35.2萬人、40.1萬人和39.4萬人。同時,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均繼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住房保障、節能環保、交通運輸、城鄉社區的支出分別增長2倍、19.8%、19.6%和12.5%,均高于一般公共預算總體支出增速。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學校3524所,幼兒園1570個,分別比上年末增加70所和83個。年末共有衛生機構10637個,比上年末增加212個;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5.1張,比上年增加0.28張;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4.64人,比上年增加0.2人。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或撥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