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與設備管理的矛盾在很多生產型企業中都普遍存在。一般來說,設備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工作,主要工作目標是為生產服務。兩者之間,那為什么會存在矛盾呢?本質原因是企業管理人員(包括決策層)“重生產,輕設備”。因為企業看中的都是經濟效益,而生產突顯的是直接的經濟效益;而設備管理,直接突顯的更多都是成本增加。我公司在這點上問題還是很多。TPM咨詢專家認為主要突顯如下兩點:
生產管理與設備管理的矛盾
1.一出設備事故或設備故障,影響了生產。大家似乎都在指責技術部工作未到位。生產未搞好,就是因為我們設備問題,而我們在很多管理上又不得不給生產讓步,整個工作都是圍繞著為生產服務。如果公司領導(包括員工)長久都有“重生產,輕設備”的思路,當然設備管理會難做很多。
2.公司未明確兩個部門的管理任務及職責分工。當兩個部門在協調不夠或有沖突時,可能就會出現管理漏洞。一遇到問題就會踢皮球、相互推諉。比如:原材料控制方面,產量設定方面,參數修改與控制方面,帶病生產作業方面,自動化儀表更改方面,操作工操作規程監督等方面。兩個職能部門都還待溝通與明確。建議:1、公司應灌輸“設備與生產同等重要”的概念,這樣底層員工才會重視設備,才會主動的接受并按要求的執行設備的維護保養及日常巡檢。只要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落實,必會大大降低設備突發事故,以及大大增加設備使用壽命。無形中給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公司領導應全面的分析生產管理與設備管理之間的漏洞及沖突,明確相關環節的監管任務與職責分工。特別是易誘發設備事故因素,以及管理薄弱環節做出明確的要求。
3、生產管理與設備管理要更密切的加強溝通與協調,包括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公司領導之間的協調,以及車間操作工與機修工的協調等等。
設備管理現各行業大都推行“精細化管理”的模式,層出不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論,實際上本質的管理目標都是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我們公司的設備管理只是”粗放管理”,技術部重點工作在“修”而未在于“管理”。技術部不是不知道怎樣去科學管理,而矛盾在于執行與落實。現有很多制度和規程都未能按規定執行,再多管理制度、管理要求都是紙上談兵,談何更進一步的精細化管理?
運轉近兩年來,設備問題愈加凸顯,一天都疲于處理已出現的問題。設備管理人員(包括技術部管理人員、車間機修工、巡檢工等)逐漸對設備管理就很被動,失去熱情。工作既累還不見成績,不出問題就是萬事大吉,上班多半都在被動的等待設備出現故障,出現問題就充當“救火員”的去修理。這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導致設備問題更加的多。建議:1、應加強設備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加強他們的責任心及主動能動性,努力建立一個個有干勁有戰斗力,對設備充滿熱情,對設備管理有正確認識的團隊。
2、可以針對性的學習借鑒兄弟企業或先進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一門學問,不能固步自封,切忌紙上談兵和空中樓閣。3、管理的定義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所以公司在勞動保障、工資分配、指標考核等方面凸顯出設備管理的直接效益,提高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