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大型的工廠都在提倡工業(yè)智能化生產管理,尤其是針對一些大型機械的生產,智能化生產可以讓工業(yè)制造流程達到效率面的要求,但是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等智能化管理的要求。
我國首條收割機智能生產線開始進行調試
國內首條收割機智能化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是洛陽中收大型智能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產業(yè)化項目的一部分,總投資2億元。目前1條柔性總裝線、8條分裝線、6條立體物料輸送線已經安裝就位。該生產線預計本月底建設完畢投入生產,10月底全面開工運行。
“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條收割機智能化生產線,通過它,企業(yè)將首次形成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趙玉祥說。
何謂“全生命周期管理”?就產品而言,簡單來說,就是指將收割機從零部件制造到整機組裝、從銷售到售后服務等一系列完整的制造銷售過程,全部納入企業(yè)的管理體系中。通過建立相關數據庫,企業(yè)能夠實現產品制造維護的全方位可追溯,對于開發(fā)新品和新產品精準投放市場,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功能。
昨日,記者在洛陽中收新建的生產車間內看到,生產線已經安裝到位,生產線上配備多個按鈕站,標注著“要車”“上升”“下降”等功能的按鈕有序排列。借助先進的程序,工人通過簡單的操作即可實現收割機的精準裝配,從而節(jié)約30%以上的人力。
神奇的“全程可追溯”
據介紹,收割機的生產流程共分為10個標準工序,每個工序均配備電腦、無線掃描槍和掌上電腦。其中,電腦用于分線完工報數、總裝線工序過數掃描等,掌上電腦用來拍攝質量問題跟蹤單填寫過程,并負責總裝線主要零部件上料的登記等。
而無線掃描槍是用來確認產品的。企業(yè)將采取類似二維碼的形式,在收割機每個零部件上標注獨一無二的編碼。此外,車間內還配備了多個攝像頭,對工作流程進行圖像儲存——這就建立起了完備的可追溯系統(tǒng),也就是說,未來假如一臺出廠產品出了故障,是哪個車間提供的部件出了故障,問題可能發(fā)生在哪一個制造工序上,具體是哪一位操作者出了差錯,企業(yè)都能第一時間“追溯”出來。
“互聯網+”帶來新體驗
這并非洛陽中收初次品嘗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甜頭。去年,這家公司的拳頭產品“新疆”系列4LZ-7自走輪式谷物聯合收割機初次實現了衛(wèi)星“指揮”麥收。借助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北斗”,收割機可以與后臺的服務中心進行信息交換,從而實現遠程定位、遠程監(jiān)測、遠程“診斷”等功能。
據統(tǒng)計,2015年,洛陽中收有1.2萬臺收割機參與了“三夏”作業(yè),其中一半機器安裝了遠程調度系統(tǒng),成為全國小麥機收跨區(qū)作業(yè)的主力軍之一。“憑借調度系統(tǒng)實時傳來的數據,公司足不出戶便可估算當地產量,這能為下一步我們的銷售和服務提供精準參考。‘互聯網+’徹底改變了我們原先的工作模式。”洛陽中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收割機的“智能之旅”從洛陽啟程
如今,洛陽中收借助多個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已經建立起產品全生命周期電子信息檔案。通過對系統(tǒng)產生的質量檢測信息、工藝流程信息、零部件信息,以及裝配人員信息、銷售信息、服務維修信息等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挖掘,初步實現優(yōu)化管理流程,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全面依靠大數據支撐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洛陽中收完成了對產品從生產、銷售到終端消費者的實時監(jiān)控與全程追溯。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玉米收割機產品技術日趨成熟,機具質量明顯提高、配置更加科學,需要企業(yè)廣泛采用現代制造技術,推動產業(yè)升級。而洛陽中收大力推動實施的收割機智能生產將大幅提升企業(yè)生產能力、新產品開發(fā)試制能力,同時還能控制產品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節(jié)拍,確保產品質量,增加企業(yè)的綜合效益,增強企業(yè)的生產后勁,使企業(yè)隨著產品生產能力的大幅提升,實現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據悉,作為國內首條收割機智能生產線,該生產線建成后,可實現裝配生產智能控制、配件立體運輸、部件質量在線檢測等功能,確保最快每12分鐘就有一臺收割機“走”下裝配線,整條生產線設計年生產大型智能自走式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1.3萬臺,預計每年可實現含稅銷售收入9.32億元。
借助智能化、“互聯網+”等先進手段,一臺臺收割機的“智能之旅”正在洛陽開啟征程。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