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企業經營環境面臨外在的競爭和內在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生產管理變的日益困難,獲利下降。眾企業開始思索和尋找一種“變革”的方向和出路。效率提升才能降低成本。減少管理生產浪費才能減少成本。使企業真正具有競爭力!
工廠生產管理改善方向
因此,新的概念,新的工具不斷的被嘗試運用,諸如:物流,ERP/MRP,7S等。這標志著企業的進步,也取得了一定實效!但是,管理的績效源自于現場腳踏實地持續不斷的改善!否則,再多新概念,新工具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如果缺乏企業“人”正確的從現場“實施.運用”就無法“發現”并“改善”問題,也就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應!
從工廠的管理角度來說,我們要注意加強以下的管理環節:
管理需要有目標,為滿足顧客需要,我們自身要明確QCDPSM(品質、成本、交期、效率、安全、人力士氣)六大目標的管理。
品質管理
高層管理對品質的重視與決心是提升品質最重要的關鍵。要提升品質需要付出代價,不提升品質代價更高。明確品質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檢驗只不過是保證品質的一種手段!沒有品質就沒有產量。
1、組織健全的品質檢驗與品質管理的部門和職能。
品質需要全員參與、團隊合作:推行TQM、改變工作習慣、員工自檢互檢、做好7S/QCC/TPM等活動。
重視教育訓練,提高品質審視審美標準,強化積極正確的工作態度。
2、做好產前培訓
產前培訓是產前準備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指在大貨生產前4天之內由組長和技術指導工組織,使用大貨的裁片、輔料、工具、設備對員工進行培訓新款的過程。
產前培訓意義:
1)提高員工的技能度和熟練度;
2)員工熟悉新款的布料和做工
3)員工熟知品質標準并且懂得自檢的方法;
4)尋找試樣過程沒有發現的問題,并解決
5)通過培訓檢驗前期產前準備工作是否有缺失,如有要在大貨前及時的跟進解決
6)通過培訓時的測時,組長完成工序的調配使生產線平衡。
3、建立標準作業的管理體系:管理及工作方法制度化、標準化。建立檢驗的標準作業和流程。
1)按標準作業方法培訓作業;
2)員工作業自檢互檢;
3)品質"三不"政策;
4)只要有品質問題,主動停線.
4、運用品質管理方法和工具:
1):不良品展示臺;2):標準作業書和標準樣版;3):QC品質抽查記錄表;4):員工品質記錄表;5):QC七大手法
5、建立流程制度化、工作標準化、作業簡單化、工具愚巧化(豬仔模)的防錯體系改善。
二: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利潤才會提升。重點是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和資源成本。
值得注意的八大浪費: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動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制造過多(過早)的浪費、管理的浪費。
工作的重心:運用IE原理和方法進行改善;改善生產流程;改善生產工廠布局;7S管理活動等
三:交期管理
缺乏計劃的工作,不是人在推動工作,是工作在推動人。
1、建立IGTM工藝分科機制,對每個款式做出IGTM工藝分科表,運用IGTM時間(標準工時)來評估生產能力和生產貨期,從而做出合理的貨期安排和計劃。
2、生產計劃和生產貨期的公開化目視管理,有利于團隊信息的快速溝通和協調,從而減少因信息不協調和等待造成的貨期延長。
3、生產目標的細化管理,保證細化貨期的實現。一小時生產多少件;一天生產多少件。。。。。。運用每日生產進度看板管理和生產效率管理看板進行管理。生產電子看板、生產日報表、進度跟催單等工具。
4、建立流線化生產,改善生產流程,縮短制程時間和距離,從而縮短交期。通過流程改善一般能縮短原先1/5的交期時間。
5、急單、插單、變更單的處理;進度落后與交期延誤的處理。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生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