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美國大片中,我們經常見到地球人與智能機器人大戰的火爆場面,這是藝術創造的結果,但是藝術創造源于生活。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機器人是在生產制造企業中,如智能制鞋機器人、智能手提袋生產管理以及一些從事高溫高危作業的機器人等。但若要全面實現機械制造智能化,讓擁有如人的“大腦”般的機器人挑起生產大梁還需做足人才培養與儲備等方面的工作。
智能機械人工作情況一覽
國內機械制造智能化現狀
目前,在機械制造領域曾出現這樣一種觀點,中國在工業1.0的蒸汽機時代、2.0的機械化時代以及3.0的數控化時代都處于落后乃至脫節狀態。而此次的工業4.0,中國的機械制造行業終于躋身在第一梯隊里面,但也就意味著沒有可以借鑒的成熟經驗、技術,同時也缺乏專業的人才。
“機械+互聯網”人才匱乏
雖然在產品的研發上,一些機械裝備企業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累積。但在機械與互聯網結合領域上,人才顯然要匱乏得多。業界認為“對于機械裝備行業來說,人才是核心,沒人才就是空洞的口號。企業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引進外部人才,如何在內部培養。”。這一點,目前泉州企業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培育人才,畢竟企業內部的人才最為了解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與科研機構、院校合作,在人才培育以及課題研究等方面。
機械制造一線高端人不足
此外,這些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智能設備研發出來,應用到一線制造企業上,同樣需要工程師、技術員類型的人才,幫助企業將之整合到生產線上。“對于一線制造企業來說,不可能全部推翻舊有的生產線,采用全新的生產線,這樣投入的成本太高、太大。通俗的做法,還是引進新的設備來對舊有的生產線進行提升。這個環節對工程師、應用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包括生產線的改造、升級、調試等方面。我們在準備成立一個部門,通過招聘人員進行培訓后,進而服務福建省的企業在這一方面的需求,幫助企業實現設備的改造與升級。
泉州機械制造裝備智能化積累
而泉州對于機械裝備行業的重視也是一直不遺余力,不僅在“泉州制造2025”方案中將機械制造放在重要位置,而且也引進了不少科研院校于企業進行技術研究、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對接。其中,包括引進中國工程院國家數控泉州分中心、華中科大泉州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端創新服務平臺。如今,機械與互聯網的結合處于起步階段,工業4.0進程也才剛剛開始,泉州從政府到企業的全面發力,從技術研發、儲備、突破到人才的培育、引進乃至后期的應用服務,最終目的則在于引領行業在“互聯網”領域里奔行千里。
欲了解更多,請點擊MES系統。
溫馨提示:
如果您在MES系統選購、實施、維護等方面遇到疑難問題,歡迎聯系乾元坤和軟件開發技術工程師,他們會給您詳細的解答,聯系方式:13522956919 13522956919。